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海南凯发娱乐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天心月满人书俱老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4-03-02

  书法无非三种功夫。一是千锤百炼的字内功;二是旁搜博涉的字外功;三是传统之上的创新意识。书法本身需要千锤百炼,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字内功,一部分人讲什么字外修养提高了便能写好字,纯属无稽之谈。”——倪为公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之中,书法是最不能掩饰自己的一门艺术。无论你是才学八斗,还是仅仅识文断字,不管你用什么样的笔,写下你的字体,你所有的一切(包括遗传基因)都在隐隐约约地透露着你全部的信息。

  倪为公的书法,明显地带有我们上个世纪最为明显的时代印记,最为明显的属于他自己的那种特有的个性,那种倔强,那种不屈,那种把什么都放下去的平静,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泊。

  这是什么?这是一种修炼,是一种积蓄了生命中所有的能量所发出的一种恒量的光芒,是一种在“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芸芸纷扰之中回归自己的那种自然。在时代中保持着大寂寞、大境界、大自在。书法在这里是一种文化的能量,是积蓄了对传统更深认识的墨韵与线条的内心的舞蹈,所以,倪为公并不寂寞,在喧闹的年代里更为宁静,在一片赞誉的声浪中静静地栖息和挥洒,在信息的时代里隔着一堵厚厚的文化之墙而与我们对话。

  是的!隔着一堵厚厚的文化之墙,隔着那已经又可以垒成墙的宣纸,那种文化的力量便穿越着层层的阻隔使我们倍感久违的境界。文化在滋养着生命的能量,生命在文化的滋养中渐渐地形成着自己的范式与规模。在这里,也感知着文化的能量在滋养着生命,生命在倔强地延伸成笔墨,蓬蓬勃勃……

  倪为公另外的一种充沛的丰厚,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笔墨,那就是《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石门颂》、王觉斯、颜真卿、张旭、怀素、徐渭、王铎、傅山及吴昌硕。在笔墨的磨练里他继而获得了文化的丰厚。在痴迷的挥洒中他把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与自己的生命境界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对他的影响,他的父亲过去是上海小有名气的文人书画家。早在幼年时期,倪为公便受其父影响,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后,是命运和他的个性使他游刃于这个时代,获得了生命圆满,获得了常人所无法体验的那个自由、往复、圆融、饱满的艺术世界。

  文化养人,书法更能够养中国人的精神。在抽象与具象的线条中将万事万物都含蓄在了文字中,在情感的放逸之中找到归落点,这是文化在当代的出路。倪为公能够沉隐五十多年,这是有文化的耐力,有一种沉静之心,有一种超越凡俗的睿智,反过来说,书法有它自身的永恒的不竭的魅力,也才会使他能够用这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地沉浸其中,砚田耕耘,情之所至,无怨无悔。

  他令我想起了汉人对于草书那种痴情的情状:“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划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东汉赵壹《非草书》)这种状况,比之于倪为公,虽不如是,精神同归,可以为之感慨万端!

  《书谱》有言:“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倪为公的书法,志气平和,所不同的是亦激亦厉,亦动亦静,亦有万钧之力不可不放逸其间,亦有荡荡不平亦能将丘丘壑壑的起起伏伏化作一种散淡曲张的笔墨。我当以笔墨的柔动,荡漾起自然与自我的大意境来对之。书法同性,书法养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倪为公是在用书法养自己充沛的生命之气、文化之气。在书法艺术的观照中,忘却名利,忘却纷扰,为自己在泸州的凤凰的小溪幽林之间,搭起了自己精神的“桃花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倪为公在人间最底层的人际交往中,保持了那种平淡,那种自如。他以浓重的、清淡的、跳跃的、叙述式的书法把自己封闭起来,逍遥起来。运交华盖,破帽遮颜,躲进小楼,与氤氲的笔墨浸染,打发这轰轰隆隆的世界。所以,他的书法,从心所欲,见怪不怪,平和中有大韵,张逸里有森严,但又怀着对这个世界的赤子之心,复归婴儿,嬉笑怒骂,皆成为了变幻无常的书法的韵律。

  倪为公的书法怎样评价,是一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书法在他这里,是一种养心的形式,是农人永远地耕不完的“田地”,是汲养他精神的栖息地。他诸体皆能,更见性情,吸收百态,着意为形。积蓄了这么多年的临帖、创作、体会、彻悟,他的书法已经由师法走进无法,已经由师古走进师自然,书法上物我相忘,意境中或姿媚于苍劲之中,或含蓄在平淡之肌理,但依然掩饰不住那种对天地的豁达、坦荡,用书法无形的墨色与线条,书写内在的与外在的不同的自我,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完整统一。

  黄石斋在《书品论》中评价说及倪元璐的书法:“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由人,抹蔡(襄)掩苏(东坡),望王(羲之)逾羊(欣),宜无如倪鸿宝者。”以这句话来看待倪为公,他的书法,嶙峋骨力者有之;筋肉辅茂有之;俯仰操纵者有之。浩浩文林,墨色茵茵,倪为公为自己用笔墨构筑着奇异的天地。

  倪为公的书论,言简意赅,直指要点。以自己多年的实践为参照,冷暖自知,瓜熟蒂落。

  他说:“书法无非三种功夫。一是千锤百炼的字内功;二是旁搜博涉的字外功;三是传统之上的创新意识。书法本身需要千锤百炼,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字内功,一部分人讲什么字外修养提高了便能写好字,纯属无稽之谈。”“写字是在纸上打拳,打拳是在空中写字,这就是书法与武术的要义。”

  他的论书诗有云:“万类均作书上观”。又云:“能记善忘贵融通”。在辩证的关系中,他对书法的认识是深刻而又独特的。这里面,浸透着一种深刻的实践经验,一种书法的学养功夫与天趣能力。宋代黄庭坚在论苏东坡书法时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清代张岱在《陶庵梦忆·水浒牌》中所说:“以英雄忠义之气,郁郁芊芊,积于笔墨间也。”我认为,这两句话,恰恰可以作为倪为公书法的旁注。倪为公把自己一生的寄托与情愫寄情于书中,他无形之中将自己的学养寄寓书法,郁郁芊芊,以传统的不同的面貌,呈现着个人的精神与涵养。

  《论语·子路》有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大孤独中,倪为公的书法所透露出的正是一种狂狷之气,内敛与放逸同在,狂肆和守约并行,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狷介之人,砭清激浊,在书法所营造的世界里,获得人生一种高迈的形而上的哲学境界。

  他曾作七绝《述怀》一首,诗云:卅载面壁虱,漫步书山觅宝穷。少小早怀射潮意,白首轩昂上万峰。庭前花开花落,身外云卷云舒。在充实地以书法为生活的历练之后,倪为公获得了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徜徉于书法的恢宏的境界里,犹如陆游诗句所云:“端溪石池云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他获得了别人所无法体会的丰富,也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在饱满自由的状态之中,精神矍铄,不减当年。

  在这个88岁的老人身上,你看到了“通”,传统在“打通”,传统的大我与个性的小我之间融合了,人书俱老,风规自远,意态飘逸,神驰字生……(作者:吴川淮,著名书法家、评论家)

  倪为公号“髯叟”,又名“崇岛人”。1925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岛一书香世家,20世纪40年代中期入川投身革命,辗转重庆、成都、泸州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穿越枪林弹雨,不畏。上世纪50年代初就读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和西南军政大学,后在西南军区从事军队文化教育。

  再后来,隐匿乡间四十余载,观天地山川之造化,历人事风云之沧桑,与乡农为友,与草木为伴,“日日临池把墨研”,精习历代名碑名帖数百遍而自出机杼,形成飘然不群的倪式书风,被誉为中国“铁线狂草第一人”。出版个人书法作品专集《倪为公书诗词48首》(巴蜀书社)、《悟道——倪为公书法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其传奇人生和精湛书艺在《人民日报》、《书法》、《青少年书法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中华美术》、《巴蜀画派》、《澳门日报》、《精英会》、《读城》等数十家报刊专题报道。

  e法e同行 护航新征程 | 探访天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百姓建议直达立法机关

  天津将开展多项“三八”国际妇女节特色纪念宣传活动: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

  天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召开 牢记嘱托 实干奋进 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陈敏尔作说明并讲话 张工喻云林王常松陈辐宽出席 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决定》和全会决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font color=#666666